在面对外部严峻的技术霸凌背景下,华为打出了“三张牌”,成功突破了华盛顿在高端技术领域的“卡脖子”困境。这背后是持续的战略投入,和坚定的自主研发,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。
第一张牌:自研芯片
全球能做手机的企业很多,能做芯片的企业也不少,但又做手机又自研芯片的,堪称凤毛麟角了,华为就是其中之一。
自从高端芯片被全面封锁之后,华为手机失去了它的“通信心脏”。就在所有人以为华为手机会因为失去芯片“降档”或直接转让销声匿迹的时候,华为开启了坚定的芯片自研之路。
2004年华为就成立了海思半导体,开始了漫长的芯片设计征程,并坚持搭载在自家的旗舰机上使用且不断改进。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,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向成熟,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。
如今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麒麟9系列芯片(如麒麟9000)已经成功搭载在Mate系列和P系列高端机型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华为的自研芯片并不局限于手机SoC,而是扩展到多个领域,构建出一个庞大的“芯片家族”。如AI与数据中心芯片——昇腾(如昇腾910),作为华为AI战略的硬件基础,昇腾芯片备用来进行AI训练和推理。
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服务器芯片——鲲鹏(如鲲鹏920),被用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,用来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。另外还有通信芯片、连接与LoT芯片、智慧屏芯片、以及射频芯片、模拟芯片和光电芯片等其他芯片。
几乎集齐了“芯片全家桶”。
第二张牌:自研操作系统
自从被列入实体清单之后,被切断供应的不止芯片,还有操作系统。当时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分为安卓和IOS两大阵营,安卓因为技术封锁不再提供授权。
这可以说是华为的“至暗时刻”,当时轮值董事只能辛酸地表示“力争活下来”。由此华为被迫启动了“备胎转正”计划,将鸿蒙系统提前上线。
如今的鸿蒙系统已经更新到6.0版本,作为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,harmony OS打通了智能手机、电脑、平板、电视、车机、智能穿戴等多种设备之间的无缝协同。这不管是Android还是IOS都不曾做到过的。
根据华为发布的财报显示,2025年Q2华为手机出货量为1250万台,重登中国市场份额第一。鸿蒙终端数量已经突破1200万,鸿蒙智行交付突破90万辆,智能驾驶技术装机超过100万台。
第三张牌:自研5G与通信技术
意识到技术自主的重要性,这些年来华为一直在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。根据市场调查数据,截至2024年,华为占据全球5G基站市场份额超过30%。
如今华为掌握的5G专利已经超过高通和诺基亚,成为全球拥有5G专利最多的企业。截至2025年初,华为5G SEP(标准必要专利)数量多达8400族,以15%的占比稳居全球首位。
近十年来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,技术领域覆盖天线技术、网络切片、边缘计算、车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。
华为破局的启示
从华为破局的经历表明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、讨不来、求不来的,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之路,才能免于被人“卡脖子”。
面对极端压力,企业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前瞻性战略布局,居安思危,未雨绸缪,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下保持韧性。
涨8配资-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-2024年正在受骗的平台-配资专业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